为了细毛羊事业——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祝源又校友

  • 发布日期: 2007-01-30

      祝源又,男,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8年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5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年到新疆八一农学院任教.1986年任教授至今,现为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全国及新疆养羊研究会副理事长,民盟新疆区委会副主委。 
  担任养羊学、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从事细毛羊育种方面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和荣誉称号有: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及新疆科学大会奖状,新疆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一等奖,新疆及农业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美利奴羊新品种的育成)。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先进科技工作者、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自治区优秀专家,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第一、二届新疆专家顾问团成员。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联合国技术促进系统中国分部颁发“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共同完成并出版的著作有:《养羊学》、《新疆细毛羊》、《中国羊品种志》、《新疆家畜家禽品种志》及两项国家标准、六项国家专业标准等。发表论文代表作有《巩乃斯种羊场新疆细毛羊的育种工作》、《新疆细毛羊导人澳美血液效果报告》等。 
  自己也不知怎么过来的。好在他年轻、血气方刚,有一股子冲劲,也多亏上大学时各门课程学得扎实,实践经验也有一些,不然的话早就砸锅了。 
  40多年来,祝源又的生活历程总是这样不停地、有规律地旋转着:春季带毕业班赴牧场实习或到生产第一线摘科研、指导生产,秋季在校上课。教研室老同志给他算过一笔帐,他每年约有 5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牧场羊群中度过。新疆伊犁河畔的巩乃斯种羊场、察布查尔种羊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紫泥泉种羊场、农二师种羊场等都是他常去的地方。为了测定羊群的某些指标,他常常翻山越岭、涉戈壁沙漠,每天步行几十公里,忍饥挨饿成了家常便饭。他在生产第一线考察生产中的问题、经验,潜心研究存在的问题,悉心搜集资料,指导协助各种羊场编制畜种汁划,解决 生产中的难题,使这些场生产一年比一年好,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祝源又一直把工作放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一心扑在细毛羊事业上。他是一家之主,严格地讲,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来说,他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他也承认自己是个不称职、不够格的丈夫和父亲。每谈及此事他的心里总是酸楚楚的。妻子生第二个孩子时分娩第四天,他接到系领导给的出差任务,他二话没说第二天提着包就走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哪个父亲不爱子?哪个刚分娩的妻子不希望丈夫在身边?哪怕是说几句温暖的话语,端一杯热茶也好。可他,为了公事哪能顾上这些。他虽不是党员,但在关键时刻哪个重?哪个轻?他心中有一杆秤,而且总是公而忘私,他常说:“个人的事再大,再重要,也不能贻误公家的事。”听!这就是一位人民教师的人生观,多么难能可贵啊!60年代一家叫四口人全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即使是这样,他也从来不张口,不伸手向组织要补助,全靠计划、节俭安排好家庭生活,把儿女抚养成人。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次模范行动比十次空洞的演讲都重要得多。”祝源又始终用它当座右铭。他每逢外出带学生实习,始终和同学吃一锅饭,同住地窝子、羊圈,师生情同手足。他关心学生胜于关心自己,学生也喜欢和他接触,因为他没有架子,很随和。学生有思想疙瘩,闹情绪,经他一番耐心细致的启发规劝,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在学生心口中他既是严师又像慈父,所以他被同学誉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新疆许多种羊场的领导、技术员都是他的学生,在他下基层工作中,有些种羊场的领导出于尊重他、关心他,常常提出照顾他住好一点,吃好一点,都一一被他谢绝。最难忘的是60年代初,我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带畜牧系一个班学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紫泥泉种羊场毕业实习。吃的玉米面,油和肉很少,由于定量低,副食少,学生每天在山区草场跑,绝大多数吃不饱体力下降,有的浑身浮肿病倒了。见此情景他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和场方联系,场方卖给学生一批土豆,并允许每天在人工草场采些苜蓿,有了土豆和苜蓿,同学们吃饱了,但不少人又患臌胀病,夜晚病情加重,严重地影响了毕业实习。祝源又忍着臌胀病的痛苦和同学们一起商讨对策。他风趣地说,同学们!我们在伙食中增加了土豆和苜蓿,肚子吃饱了,饿的问题解决了,却出现了肚子胀,这就是一对矛盾,为了大家的健康,为了胜利完成毕业实习,咱们共同来解决矛盾,不要有悲观情绪,悲观不属于毛泽东时代的青年。经过调养、改变伙食主食花样,同学中再没有臌胀病了。 

 二 

  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书,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不断补充、更新、改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补充有些可以借鉴文献资料,有些引进要靠教师去调查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并把科研成果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搞农牧业学科教学的尤为重要。在这方面,祝源又有他独到的做法。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除专业外,教师还必须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懂得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伦理学、人才学等,以适应学生特点的需要。他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教师一方面通过语言来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才智,另——方面要用自己的德行、品质、风貌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人的前提。他还提出,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有形的指路灯,那么,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就是无形的指路灯,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忽视。 
  他主讲的养羊学,无论是对专科班、本科班、研究生,都取得了成功。讲稿年年易稿,内容岁岁增加。他备课认真、讲课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内容生动妙趣横生,学生都说听他的课总觉得时间过得快,是一种享受。作为他的学生,我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祝源又都堪称终生楷模。”回忆50年代中期,1955—1957年祝源又参加了在北京农业大学由苏联专家波波可夫主讲的“家畜繁育讲习班”,按该班教学计划,1956年春季学期学员自行准备论文,当时不少学员满足于在图书馆、资料室查文献,抄数据或在实验室作实验获证据,花去大量的时间。祝源又却独辟蹊径,一头扎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乃斯种羊场就是半年。他白天参加生产实践,细心观察生产中的问题,虚心向牧工和牧工技术人员求教,夜晚在马灯下记笔记、分析资料、总结经验。这半年对祝源又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半年的牧区生活四处奔波,汗水没有白流。他基本上掌握了新疆细毛羊接羔、育羔、放牧、药浴、分群、转场等管理过程以及育种中的问题。这样,一篇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腹稿也自然形成了,他几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论文。时光不负有心人,在讲习班举行的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祝源又撰写的论文《巩乃斯种羊场新疆细毛羊生产性能和育种工作》被排在第一个宣读论文,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苏联专家参加了答辩会。就专家们当场提出不少问题,他胸有成竹对答如流,使在场的专家频频点头,苏联专家也微笑点头称赞。讲习班结束后,农业出版社从这个班的论文中选出11篇铅印出版发行,祝源又的论文仍然排在第一篇。事业上的初步成功,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沸腾的生活,给了他信心、理想和力量。他决心以更大的热情去研究细毛羊,提高产量和质量,为中国毛纺工业原料自给率上新台阶奋斗。 
  可是,好景不长,一场意想不到的十年“文革”开始了。那野蛮、疯狂的“文革”,使祝源又这个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事的人民教师不明不白、莫明其妙地一夜之间成了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被当作阶级敌人“横扫”到“牛棚”劳动改造达8年之久。在那是非颠倒的“炮轰”年代,他身心受到摧残,思想上一度也曾产生过悲观情绪。凭着对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爱,他以惊人的毅力走过了那坎坷难忘的历程。 
  粉碎“四人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广大的知识分子一样,精神上的枷锁被打碎,思想解放了,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迎接科学的春天。在教学结合生产、教学结合科研、科研为教学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指导下,祝源又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又精神抖擞地干起来了。别人看他还和过去一样繁忙紧张,就关切地当面直言道:“你已年过半百,还这麽干,不要命了。”他微微一笑,严肃地说,十年我们失去得太多了,再不加油追赶,国家将会更加落后。 
    奋力攀登、执着追求,使祝源又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成果累累,捷报频传。党和人民也给他很高的荣誉。他和新疆巩乃斯种羊场杨尔济等人合作的《关于新疆细毛羊的培育提高研究》成果,使新疆细毛羊的各项技术指标显著提高,对促进我国细毛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项科学研究成果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评为建国以来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全国科学大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大会均发了奖状,他本人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1979年他撰写的约11万字的《新疆细毛羊》一书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新疆人民出版社还把这本书译成维雄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三种文字出版,使全国广大牧区的各族科技工作者、牧民通过学习掌握了细毛羊的饲养管理方法,加快了细毛羊改良的步伐,对整个细毛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82年国家科委、农委向他颁发了“绵羊改良技术推广”奖状,以奖励他在我国绵羊改良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做的贡献。 
  良种细毛羊的培育是农业部的重大课题,1983年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为“六•五”攻关科研项目,由全国良种细毛羊攻关协作组及新疆协作组(新疆巩乃斯种羊场、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畜牧厅)联合攻关,祝源又是技术小组成员和主要参加人。1985年5月,自治区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这项成果所培育的优质细毛羊新品群综合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新疆巩乃斯种羊场10年来通过推广种羊就获得1.2亿元的经济效益。据全国四个有名的种羊场(吉林省查干花种羊场、内蒙古嗄达苏种羊场、新疆巩乃斯种羊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紫泥泉种羊场)统计,10年可获3.62亿元的经济效益,该项成果1985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祝源又获一等奖。国家经委正式命名为“中国美利奴”品种。这一年,祝源又随中国牧业专家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访问,澳洲那独特的风土人情,秀丽的山水,美丽的城市,他无暇去光顾,却把眼光死死盯住草原上的羊群,每到一个羊场,他总是第一抢上前去,触摸羊的各个部位,双手分开被毛,细看毛长、毛密油汗、弯曲度等,笔记本记得林麻。回国时他的旅行袋中装满了关于细毛羊的资料。他锐敏的发现澳大利亚美利奴羊产毛量高除了毛长,其次就是被毛密度大,回国后立即向农业部建议培育中国美利奴毛密型品系,他是中国美利奴新品种的主要完成者,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等奖。他参加中国畜禽品种志的编写,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8年他因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被授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1989年他是新疆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及家畜家禽品种志的编写工作主要完成者,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他和有关部门合作主持研究《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单的培育及毛密品系的建立》,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1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87年祝源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90年被选为民盟新疆八一农学院第四届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1992年被选为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届副主任委员,1988年至今,他担任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祝源又充分行使权力,参政议政,1991年和新疆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加快修建兰新铁路复线》的提案获全国政协颁发的优秀提案表彰证书。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一位民盟成员时时、事事、处处心系国家,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三 

  在新疆40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祝源又和校内外、省内外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单位的许多同志长期合作共事,彼此关系一直处得很好,这与他豁达大度、视名利淡如水以及他的谦让精神分不开。有些论文、报告、著作,本来他是主要撰写者,但在署名时,他总是把别人的名字排在前面;有些科研成果虽然是几个单位联合攻关项目,在总结时大家公认他出力多,贡献大,但在报奖时,他感谢大家对自己的信任,随后又耐心说服一些同志,建议把别人的名字排在自己前面。凡是参加者,哪怕只仅仅做了一点工作,他都提议写上名字,榜上有名的一些同志为此感到内疚,从心眼里敬佩他。祝源又的这种谦让精神和风格,使许多与他共事的同志折服,就连个别因种种原因和他合不来的人,甚至拆过他台的人事后对于他的高尚品德也感动不已。他是育成中国美利奴羊新品种的主要完成者,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关于《中国美利奴》羊的培育研究工作也有过一段插曲,这项科学研究在立项时就阻力很大,有的同行大泼冷水,有的人竟然以警告性的口气发问,搞美利奴羊把新疆细毛羊置于何地?一时间议论纷纷,压力不小。祝源又审时度势,以国家利益为重,视压力”为耳边风。所以他在国家经委鉴订培育中国美利奴羊合同的过程颇带有戏剧性。经委一位负责人了解他的处境和苦楚,几次关切地提醒祝源又可要负责啊!在关键时刻方显大将风度,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负责!”这简短三个字是宣言,是挑战;这铮铮有声的回答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事过多年,每当他回忆起单刀赴会的紧张场面日L  自己也不禁有点后怕。经过协作组同志的共同努力攻关项目如期完成了。协作组在研究报奖时,由于他又是工作量大、出力大、贡献大的成员,所以大家异口同声的要求把他的名字排在前面,但他和往常一样仍然是谦让,执意要把别人的名字排在前面。 
  新疆巩乃斯种羊场多年来是新疆八一农学院教学、科研最好的基地之一,该场场长杨尔济就说过:“八一农学院的祝老师和我们场的人是一家子,和我们的工作不分彼此。”由于祝源又多年来带学生到这个场毕业实习、进行科学研究,所以这个场的职工:熟悉他、尊重他。场部技术资料室对查阅资料的人严格限制,由于祝源又经常协助该室工作,帮助资料员提高业务水平,所以资料员放心地把资料室钥匙交给他,供他随时查阅资料。每当他下羊群指导工作时,牧工非常高兴,为了他晚上能休息好,腰不受凉,牧工专门用马到山林驮回木头把床垫高,哈萨克牧民亲切称呼他“祝老师,加克斯!(哈萨克语——“好”的意思)。1987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疆考察工作时专程来到巩乃斯种羊场,谈到中国美利奴羊育种工作时说:“这么艰苦的条件,能做出这么巨;欠的成绩真是不容易啊!”祝源又明白领导的话既是赞扬又是鼓励,更足鞭策。 
  40多年来,祝源又在教学、科研道路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凯歌,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细毛羊9事业成绩斐然,对改变我国毛纺工业摆脱依赖进口毛,实现毛纺工业原料基本自给,促进广大牧区牧民奔小康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花甲之年的祝源又来说,名誉、地位、奖章都有了,但他把党和人民给他的荣誉当成是昨天的事,明天的事还很多。现在,他除了带硕士研究生,完成教学任务,还承担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科研课题《中国美利奴新品系的培育》。不懈地努力、不断地追求,展示了他旺盛的生命力,预祝祝源又教授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