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成 王舰

  • 发布日期: 2014-06-03

“种”洋芋 +“卖”洋芋=摘科技大奖
——访201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张永成、王舰校友   “麻皮的洋芋吃起来面面的,油炸、炖煮都好吃”“炒菜,还是红皮的洋芋好,脆脆的好吃”……每天,从青海老百姓口中总能听到有关洋芋的话题,洋芋这个不起眼的土蛋蛋,被市民们变着法食用,并吃出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味道,这一切都要感谢青海省研究马铃薯产业的科研人员,而张永成、王舰两位马铃薯专家打出了“种”洋芋和“卖”洋芋的漂亮组合拳。 3月27日,记者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见到了201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获得者张永成和王舰,两人一样皮肤黝黑,一样热爱马铃薯事业。王舰说:“我俩一个育种,一个推广,共同推动青海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俩同时获奖的原因。” 张永成——“黑美人”之父   已经退休的张永成,因为还有实验项目正在继续,因此,他虽担着退休的名,但依然忙着马铃薯的育种研究。   被誉为“黑美人”的红皮马铃薯是张永成的中意之作,也是他心目中的“头牌”。“黑美人”名叫“青薯168”,是地地道道的“混血儿”。“当时,我们引进了国外马铃薯品种西瑞作为‘青薯168’的父本,选用青海当地品质优良的马铃薯作为母本,创造出了抗病性强、产量水平高、耐贮藏的马铃薯新品种。”说起自己培育的“混血儿”,张永成打开了话匣子,“当时培育出的品种很多,有二百多个,但只能选一个品种推广,最后,我选择了皮红肉黄的‘青薯168’。”   如今“青薯168”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马铃薯品种,因为红皮,被广东人端上逢年过节的餐桌,取其红火、喜庆的美好寓意。而“青薯168”到了宁夏,被当地科研人员拿去育种,做出了“宁夏红”的种子。   张永成嘴边经常挂着一句话:“没有好的品种,在生产上就站不住脚。”为此,张永成一直致力于马铃薯育种、栽培及新品种成果转化推广研究工作。随后问世的“青薯2号”是我国淀粉含量最高的马铃薯品种,深受我省当地群众的喜欢,也是各家淀粉厂争抢的好原料。紧接着,不同特点的青薯3号、青薯4号、青薯5号等11个马铃薯新品种相继问世,不断丰富着市民对洋芋的口感。张永成也因此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及其他各类奖项9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王舰——把青海洋芋“卖”到全国   市面上的洋芋价格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较低水平,这都是王舰他们这些从事马铃薯产业化科研人员的功劳。提高种子质量、避免马铃薯种质退化、降低成本,让种植的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减少了市民买菜的成本。   “在青海地区做农业,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如果不喜欢就吃不了这些苦。”这是王舰的获奖感言,也是他热爱马铃薯研究事业的写照。王舰的工作是保证马铃薯种子质量,让实验室中的马铃薯新品种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   马铃薯显著的特性就是种植两三年后,种子质量退化,产量大幅减少。种子退化的原因是病害积累。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王舰和他的团队通过科学实验培育出没有病毒侵害的“微型薯”作为种子。但让“微型薯”走出实验室,却是很难的一步。   “当年我们在湟源承包了地,找来当地农民帮着种‘微型薯’,结果农民不会种不说,根本不相信鹌鹑蛋大点的种子能长出洋芋来。”王舰笑着说,“我们就住在农户家,手把手地教他们。最后,‘微型薯’大丰收,产量最高的品种一亩地产了1.5吨洋芋。”通过四级繁育体系,“微型薯”种植的成本从一亩地3300元降低到150元,适合农民大面积种植。同时,脱毒后的马铃薯保证了种子三四年之内不会退化,不出问题,而且产量大幅提高。   从实验室到大田种植,再到马铃薯繁育体系最终建成,经过多年努力,王舰的马铃薯实现了生产产业化。低价、高质的种子被农户认可,并远销广东、宁夏、新疆、西藏、陕西、甘肃等地,每年从外地赶来农科院购置种子的商户不少。正是有了张永成、王舰这样的科研人员,青海马铃薯的育种技术在全国领先,“青薯”系列种子也成为马铃薯种子市场中的佼佼者。来源: 西海都市报 魏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