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园艺事业开发的拓荒者

  • 发布日期: 2013-11-06

西北园艺事业开发的拓荒者——记新中国西农首届园艺系进疆学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那社会万象更新,人们激情高涨的岁月里。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这一批即将结束中学阶段学习,面临着继续求学或进入社会的青年,正胸怀理想,选择着人生的道路和方向。在这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转折时刻,苏联电影《米丘林》故事的影响,使我们很多人收到极大地鼓舞。怀着成为园艺家,为新中国、为人民事业献身服务的理想,1950年,我们28名青年报名考入了知命度很高的西北农学院(下称西农园艺系)成为新中国西农首届园艺系的学生。1951年九月,武功张家岗西农校园,面貌一新,气氛热烈地迎接新生入学。辛树帜代院长,院务委员会秘书长曾为军事代表组成员,参与接管西农的军代表康迪等学校领导迎接会见了新入校的学生。进校后,学校全面安排进行了入学教育,还组织学生到附近农村接受教育。我们班以杨陵姚安村为联系点搞社会调查,给农民识字班讲课,与农民群众联欢。在这些活动中显露出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和睦,互助友爱,朝气蓬勃、力争上进的集体。入学当年,美帝侵略朝鲜的战争爆发,在全国人民掀起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运动中,我班学生又踊跃报名参军,经批准可自请同学光荣参军,成为我班我系的骄傲。随后,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为充实各高校力量,抽调一年级新生参加工作。我班调出5人,是当时西农各班中调出人数最多的班。此后,在四年 的学习中,幸得众多名师教导,在严格的专业课、基础课及有关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以高涨的政治热情和学习热情,完成了学习任务。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生活结束,1954年毕业分赴工作岗位走向祖国需要的地方,是时代的需要,时为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的陈吾愚(后任院党委书记等职)在动员报告中慷慨激昂地说:“祖国需要你们,边疆就是你们献身的地方。”一声号令后结业式:我们班踊跃报名10人去新疆(占全班毕业16人中的三分之二)。 1954年8月中旬,武功火车站上欢送人群中包含我班10人的进疆毕业生登途抵达兰州,后改乘敞篷汽车继续西进,在酷热天气和风沙侵袭,在歌声、谈话、无忧无虑三女七男笑声中抵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在自治区政府,稍时休整后进行工作分配,我班10名园艺系毕业生各自只身一人分配到各自的岗位,当时3名留自治政府, 7名分配到陶峙岳起义部队和王震将军359旅合编的一支屯垦戊边的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迈出了新疆经济建设和各族人民安定团结,淡泊名利、扎根边疆、追求理想,创业拓荒者的第一步。他们是从东到西第一站是哈密瓜产地,哈密市黄景义同学根据需要被分配到教育局,支持中学启蒙教英语,后为高级教师任教终生。第二站到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农场工作的张恩福(女)同学。她埋头苦干钻研技术一心一意,种植哈密瓜,十年如一日。她远到海南,连年进行试验,在海南省建立了五个试验点。她的刻苦精神受到省领导和人民群众欢迎。当年海南省姚文辉省长拟调她到海南省工作,但新疆自治区委王恩茂书记只答应借调张恩福临时工作。由于她持之以恒,终于经多次引种栽培试验,将哈密瓜成功引入海南进行栽培,为南方热带水果增添了新疆口味的哈密瓜品种。现今哈密瓜新品种畅销,被群众誉称张恩福是“甜瓜之母”。第三站是分到鄯善的李志超同学,初分到鄯善农技站时,他骑自行车奔波葡萄栽培技术,他坚持创新,始终不渝,后调到吐鲁番葡萄瓜果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他调查过13个品种的葡萄,20多个品种的梨,记录了46各品种的甜瓜。经过调查,他发现并培育成功了,大无核白葡萄和长无核白葡萄。被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并誉为“葡萄之父”美称。几十年来,由于李志超出色的工作。评为新疆自治区优秀专家,他还成为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协助吐鲁番建立了葡萄沟,旅游景点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活动时国家代表团,第三分团副团长司马义艾麦提来吐鲁番会见慰问并接见了他。第四站是进疆分配到乌鲁木齐建设局搞园林规划工程的王玉玺(女)。在乌市一片荒地基础上,在她苦心钻研将新建唯一公园装扮成灿烂多彩的绿色成荫的花海洋成为各族人民旅游、休闲参观的地方。当地政府为表扬她的先进事迹,特意制成一部纪录片命名为“新疆的花仙子—王玉玺同志”。人民无比热爱她,崇敬她。退休后她对花的追求丝毫未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花圃基地和销售点,为当地社会群众欣赏购买。在我们研究筹备她工作50年纪念庆祝和母校成立70周年纪念在杨凌举行之时,她拟投资捐助母校。但在前一年在上海手术中逝去,全部同学闻之痛惜。为怀念她在事先遗愿捐赠的7万元木民化石及捐款只好由李志超、武子文会同王玉玺子女协商,李志超承担低矮木化石费用;王玉玺女儿愿在中国农史馆刻名捐赠留念。第五站是在生产建设兵团农建七师工作的程登荣同学,他以工作能力强,农业生产技术能手,提前提升为农牧处长,工作努力劳累突患脑溢血英年早逝。依次值得记忆和提出的还有以下同学:高士博同学分配到自治区农科院植物保护工作,是新疆植保战线的高级工程师,奉献终生。金先源同学,进疆说在生产建设兵团从事工作,为党委综合处负责人,升为高级工程师。刘炳南同学:他是我班同学体质较差者,却分配到新疆最西北的阿尔泰北屯镇农十师。农业处工作,退休后终生扎根在该地。在高寒地区奔走,使他体会要适应工作,必须有健康体魄。妻子共同生活在关中粮食基地,关中户县农村,为了照顾饮食起居,他迁来阿尔泰,从中使炳南安心到内地引种苗栽树使不产苹果的土地上有了苹果。但当地吃上苹果时,炳南还在外地,妻子却没在他身边,却从此坚定了刘炳南扎根新疆并留四个子女陪伴他终生。他总结出一套健身体会文章,体委,他扎根边疆,他的苹果园、梨园已在当地载名。周荣华同学:分配到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八师和田县,在和团座地工作,他一直从事园林工作,默默奉献,是高级农技师。这里在女同学中,还有张治平,事迹感人。她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工作她在严寒气温吐气成冰的零下30℃的苏联专家建成的温室、温床条件下,经过实验研究与当地工农结合,数年改栽培出西红柿、辣椒等。40年前看来极为一般的技术在当时都成为塞外江南成熟风景,引起外来游客参观学习,收到首长陶峙岳的重视和表扬。1960年兵团派她出国越南。木州农场,援助培训传授技术,使不结果的果树结出苹果、葡萄、梨。1961年回国时越南大使馆,组织欢送大会授予她:“中越友谊勋章”及”胡志明主席奖章”各一枚永久纪念值得中国人骄傲。上述仅忆及了新中国西农园艺系,进疆学子的部分事迹。他们从二十几岁的英姿青年,在疆60年都已成为了八九十岁的老人。2014年将临,值此母校建校180周年和我班学生毕业与进疆60周年纪念之际,谨以点滴回忆撰写上文,表达对母校培养的感恩之心和怀念同学的手足之情,因时光流逝,难以完整表述,当前国家形势大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学子。但我们愿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为国家富强国防巩固、民族团结,继续发挥出西农力量“正能量。也愿今日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命中一代更比一代强,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园艺54级校友 武子文 张治平(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