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南

  • 发布日期: 2013-11-06

阿山脚下的苹果树 1954年,我在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28团(现在的181团)克克苏营担任农业技术指导员。 当时的克克苏营正处于开发建设初期,军垦战士们全身心投入到开发边疆的建设中,可以说是从早上睁开眼睛就忙到熄灯。由于当时的农业技术人员奇缺,我更是身兼数职,对于农业、畜牧方面的生产技术我都要进行指导。 1956年,我从克克苏营调到28团团部机关作业股,继续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当时的28团的园艺生产还基本处于空白,别说是种果树了,就是有钱在市场上也买不到常见的水果。我根据当时28团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来回往返耗时七天从塔城购买引进了新疆果系的苹果苗500株,一株苗3毛钱,总共花费15元钱。我小心翼翼地带着果苗往回赶,生怕把它们压断了,碰坏了,它们就放佛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是未来的希望啊。 19574月,这500株果苗正式栽种在2812连的土地上,我利用自己所学的园艺技术,精心伺候着这些幼嫩的小果苗,从栽种、浇水到打杈,每个环节都不敢粗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58年的春天,有些果树就已经开花了。 恰在这时,团领导派我到北京农垦干校进修学习,深造园艺技术,望着快要结果的果树以及即将临产的妻子,我恋恋不舍地踏上进京的火车。 学习没几天,老婆就生了。打来电话说生了个胖闺女,让我给起个名,初为人父的我激动不已,脱口而出,就叫刘阿苹吧,喻意阿山脚下的苹果树。想着女儿出生时那红朴朴的小脸蛋就像苹果树上挂的大苹果,我心里真是高兴得很。 阿苹快满月的时候,我学习结束从北京回来,真没想到我种下的苹果树竟有一棵结了4个苹果,那透着果香、浑圆翠绿的苹果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恰逢这4个苹果成熟的时候,农十师即将成立,其中两个苹果被带到师部北屯,作为农十师成立的见面礼。 那时虽然水果奇缺,这两个苹果被带到北屯巡回展览完时,没有一个人舍得把它吃掉,因为它向咱十师人证明:在农十师这片土地上,是可以种植成功果树的,也证明咱十师人完全是可以吃上自己亲手栽种的水果。 1959年,农十师成立后,我被调到师机关农牧办公室,负责十师园林规划建设。 为了让十师人早日吃上自产的水果,1960年到1965年,我在十师大面积推广种植新疆原有的苹果品种,在1811营园林队扩大果树种植面积近千亩。为了丰富十师的园艺品种,1969年,我又前往东北,引进巨峰葡萄苗,主要栽种在184团。虽然184团当时气候环境恶劣,但那里土壤肥厚,光照时间长,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精心侍弄下,葡萄苗嫁接成功。目前184团现有葡萄苗有很多就是那时候存货下来的。 接着,我又从奎屯引种了李子树,主要栽种在184团、181团、北屯园林队等地,又从石河子引进了蟠桃苗,主要栽种在184团,这些果树不仅试种成功,而且繁衍生息,生命力非常旺盛。 当时,由于我依据十师自身的土壤、气候特点,从与十师环境气候相似的地区引种果苗,因而果树成活率都较高,使十师果树种植从无到有,从有到品种繁多,园艺事业有了质的飞跃。1972年,我被任命为师农业处副处长,分管十师园林工作。 1972年,我派当时181团农业技术员蒲进贤,到东北引进当地红富士、红星苹果苗近万株,价值近5万元,在十师184团、181团大面积栽种,该果品水多肉甜,清脆爽口,试种成功后的红富士虽然和东北的红富士是同一个品种,但其色泽和口感更甚于东北的红富士,因而名声远扬。 我的四个孩子是在十师出生并长大成人的,1990年我也光荣退休了。我来十师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果树,退休时果树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望着那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果树林,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继续奉献我的热情和力量。    (刘炳南口述 吴彩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