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团花锦簇十六年

  • 发布日期: 2017-11-28

这辈子无论置身天涯海角何处,梦魂萦绕的圣殿总是西农校园内那幢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顶端镶嵌着大钟的教学楼以及它周围花团锦簇般的美丽景色。那里的春天是一片花的海洋,楼的前面数十株半搂粗的樱花树争芳斗艳,朵朵鲜嫩的花蕊娇柔欲滴,颤巍巍羞答答迎风绽放,在灿烂阳光的眏射下带给人无比美妙的情思遐想。楼的西面依稀记得遍植海棠,深红色的小花朵偷偷地从泛着鹅黄嫩绿的灌木丛中露出微笑般的容颜,仿佛与擦身而过的路人窃窃私语着春的快乐;粉白色的海棠花挂满高大的树冠,粗心的人浑以为是一树梨花。楼的东面那座小院周围栽种着丁香,高大的乔木是金线吊蝴蝶,平坦处是牡丹和芍药。此外桃花、杏花、难以数记的野草花更是不胜枚举,真乃遍地芳草,馨香浓郁。我的小孩就在这个环境里出生成长,每年春天我都要带着他到花海里去拍照,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迄今仍是家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西农留给我最为深刻的记忆是那浓浓的厚重的人情味。我初到农经系基础课教研室还是个小青年,和蔼可亲的教研室主任姜肈滨老师一见到我总要爱抚地拍拍肩膀或者帮我整理一下衣领。老大哥一样的张伯汉老师每在我遇到难题或难堪时,都忍不住旁敲侧击地提醒一句。记得有位老师曾来问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应该怎么理解?我那时还没有登台讲过课,担心口误讲错惹人笑话,就说我下去查查,等有了准确答案再说给你听。张老师在一旁忍不住插嘴说,你就把你知道的讲给他就可以了。我终于鼓足勇气给他讲,在古代学与习是两个概念,意指两个不同的步骤,学是指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习是指通过温习把老师讲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加深理解有了新的触动新的领悟,于是对学习就产生愉悦心理,叫不亦乐乎。我看到张老师在一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通过这件事,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提高了自信,后来有一次我在学校给学生和研究生举办文学讲座,不拿讲稿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半钟头,一时引起很大轰动。下来有人问我,你的脑子里怎么能装进那么多知识,我回答说这里的人脑子里大都装满了知识,关键是你有没有自信把它发散出去。农经系给我影响较大的人是吴永祥教授,他竟然把学生的作业都长期保留,敬业精神可见一斑。我后来也学着保留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记得有一次一个毕业十年的学生来看我,我把他当初在校时一篇习作拿出来送他做礼物,他当场眼眶就湿润了。

我在西农最引以为傲的一个绝活是撰写对联,同事每逢婚丧嫁娶都爱来找我提笔操刀。记得最得意的一副婚联是给王志斌罗剑朝等四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时写的,上联是八仙子松声竹韵清琴榻,下联是四凤凰云气岚光润笔床,事后大家都说写得不错,为婚礼增色不少。还有一次写的一副婚联是瑶草琼花孔融金罗汉,碧杉玉树压平石榴裙。一位同事看了说有点黄,我说孔融是新娘的名字,压平是新郎的名字,这是姓名对,何黄之有啊?当然你心里要有黄,它看上去就自然黄。他听了哈哈大笑。我即将调离西农时路过一户刚办完喜事的人家,看到门口贴着一付对联,上写松青竹翠情结连理枝,梅洁兰雅相知百年好,我一看竟愕然感慨半日,原来此对联正是我踏进西农校园初来乍到时的涂鸦之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农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我那时惟一的业余爱好就是下象棋娱乐。这一来就结识了不少棋友,有号称西农象棋冠军的数学老师李振岐,有号称亚军的伙管科科长刘争赢,还有号称季军的后勤处书记车克芹。每逢周末的下午,大家不约而同找寻一个阴凉僻静处,拉开架势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般不用多久一会儿周围就聚拢起一大堆看热闹的,有的观棋不语故作深沉,有的自以为高明出手支招,还有更多的人彼此争论不休脸红脖子粗,但毕竟都能因棋盘局势的起伏变化达到消除无聊娱乐身心的作用。刘争赢师傅是个为人善良的忠厚长者,与我交往日久祺缘深厚,居然把自己舍不得用的煤气灶具一套赠送于我,我当时只知道煤气灶比蜂窝煤炉好用,根本不知道这是学校教授和有一定资格的干部才配备的待遇。直到有人提出学校给我搞特殊,有关部门来调查我才弄清楚原来是刘师傅的心意所赐,一下子感动得不得了。我的老家有一位远房姐姐也在西农工作,她家就在我旁边的楼上住。那个姐夫下棋是个急性子,赢了棋就兴高采烈,回去就喝酒;输了棋就无精打采,闷坐家里茶饭不思。我素来知道他的脾气,有一次遇到和他捉对儿厮杀,就有意疏忽让他赢了几盘,看到他赢了棋眉飞色舞“猖狂”不可一世的模样,给我在一旁做军师的车书记不满地嘟囔我说你今天咋搞的,棋艺咋这么臭?我笑而不言——有时候让别人高兴其实也是一件挺快乐的事!    我从八二年初走进西农到九七年离开,在这里总共待了十六年之久。期间最让我敬佩和乐于接触的还是那些长年累月献身庄稼行当滚一身泥土孜孜不倦追求的农学家,为了给未来的创作积累素材,我给许多科学家写过传记和报告文学,譬如《小麦大师赵洪璋》,譬如介绍农药专家张兴的《药神的传说》等等。还同李佩成院士下过乾县枣子沟实验区,带着农经系的学生去扶风、高陵做社会调查。后来我把多年搜集到的素材基本都用于长篇小说《生民》的写作,有位评论家说你的小说里既没有商业性的色情描写,也没有渲染路见不平的血腥暴力,为什么还能写得那么引人入胜,那么激情澎湃?我说如果这部小说确实能够打动读者,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农曾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爱西农,我爱西农人,我也希望西农人能够关注长篇小说《生民》,看看在那里面有没有您的生活足迹,有没有您的往事回忆,有没有您的奉献精神。上帝安排我来到您中间与您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欢笑,一起追寻,一起伤感,一起老去,肯定是有它某种神秘的难为人知的深刻原因。

紧紧握住您的手!

 

作家王心剑简介:

本名王新建,教授,作家,编剧。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国际汉语写作学会理事。
    一九五五年二月出生于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鲍旗寨村。一九七七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现就职于西安石油大学,先后担任过中文教研室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发表过中长篇小说《苦楝树下的苦恋》《博士后》 《野人走出神农架》 《鬼子妻子和儿子》 《叫一声妈妈泪落如雨》等。中篇小说《空难》和《唐山大地震》曾连续两届获得《章回小说》 “全国通俗小说大奖赛”一等奖。专著《西游记主旨研究》获《文艺报》社优秀论著一等奖。

《生民》简介:

小说刻画了关中平原在民国十八年罕见年馑中,大饥荒造成的饿殍遍地哀鸿遍野的凄惨情像;描绘了不忍见生灵涂碳的水利专家和社会精英们在极端困难状态下兴修泾渭八渠救民出水火的悲壮历程;生动地记述了先辈在经费奇缺物质匮乏时创办农业大学扶植农桑拯救民瘼的良苦用心和远见卓识,重现了他们传奇般的人生故事。
    小说在充分展示人类为改变生存状态不懈追求的同时,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千丝万缕的纠葛之下潜藏的神奇密码,通过大量的科技知识的文学性描写带给读者思考和启发。

 

                                          (2017年11月27日  王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