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祉先生入选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

  • 发布日期: 2019-12-30

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曾说:“李仪祉把我国治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题记

近日,国家水利部官网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共12位,分别是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王景、马臻、姜师度、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李仪祉先生作为现代水利事业的先驱,名列其中。

※李仪祉生平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我国近代卓越的水利科学家和著名的教育家。1909年,京师大学堂毕业后赴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毅然回国。1913年春再次赴徳,入丹泽大学专攻水利。1915年毕业回国,历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授、教务长,西北大学代理校长,北京大学、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和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陕西省教育厅、建设厅厅长,上海港务局局长,华北水利委员会主席兼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兼工程务处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总工程师,全国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会长等职。1934年任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兼水利组主任。

1.jpg

李仪祉先生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他亲自主持的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是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样板。先生一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对我国水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著述颇丰,把西方近代水利科学技术同中国的治水实际相结合,为我国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代科学治理黄河先驱

李仪祉终生以治水为志,求郑白之愿,效大禹之业,凿泾引渭,治黄导淮,整治运河长江凡数十年,足迹遍布祖国江河湖海,卓有贡献,尤对黄河治理,精心钻研,独有建树。

李仪祉以卓越的才能,高瞻远瞩,在《黄河治本计划概要叙目》论文中,展示了他科学治黄的治河方略和规划,其内容主要有:黄河下游河防整理计划、黄河入海口整理计划、黄河干支流水库建设计划、黄河防沙(即上中游水土保持)计划、黄河流域造林计划、黄河干支流水利计划。提出“(一)灌溉,(二)放淤,(三)垦荒,(四)航运,(五)水电”五大水利综合开发计划。

※陕西近代水利的奠基人

李仪祉自幼生长在渭北高原,他的终生夙愿就是效法郑国、白公,振兴关中水利。

1929年关中大旱,饿殍载道,人相食,百姓流离失所,老弱转乎沟壑,兴修水利的呼声越来越高。1930年,杨虎城督陕,他的引泾计划得以实施。引泾计划于1930年开工,至1932年6月第一期工程完工通水,可灌地50万亩。1935年第二期工程完工,扩灌至65万亩。泾惠渠的建成受益,成为中国当时现代化水利工程之典范,在我国水利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泾惠渠竣工后,李仪祉辞去建设厅厅长,任省水利局局长,集中精力继续实施他兴建“关中八惠”(泾、渭、洛、梅、黑、涝、沣、泔)的宏伟规划。

1933年,李仪祉命人勘测渭惠渠,1934年完成设计,决定从眉县魏家堡筑坝引水,灌溉武功、兴平、咸阳等县60万亩农田。1935年春开工,1936年12月渠成通水,初灌30万亩。1936年眉县梅惠渠开工,1938年6月竣工通水,灌地30万亩。1937年陕北米脂织女渠也相继开工。此外,李仪祉还亲赴陕南陕北考察,筹划了陕南汉惠渠、褒惠渠和陕北的定(无定河)惠渠。至1938年先生逝世,泾渭洛梅四渠已初具规模,灌地180万亩,初步实现了“郑白宏愿”。

※水建学院的创始人

李仪祉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参加创办三秦公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陕西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后改为西北大学工科)、陕西水利专修班(后改为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现在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担任教授、教务长、校长、兼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他还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执教,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和志士仁人,为我国水利工程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日寇入侵、国土沦丧、西北大旱民不聊生之际,中国现代水利事业的先驱李仪祉先生,将1932年亲自创办的陕西水利专科并入刚刚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设为水利组。此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如今颇具规模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筚路蓝缕,泽惠民族,水利学科初创之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危亡之秋,西北旱灾连年,关中饿殍载道。当此时,李仪祉先生亲力倡办,水利学科应时而生。在办学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发展壮大并创造出业界公认的成就。当国家、民族需要之时,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责任,不辱使命,奋发有为,这就是水利人的胸怀,水利学科的抱负,亦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精神。

李仪祉先生在水利组规划中曾写道:“吾华以农立国,而水利实为利农要图,故农功水利,自古并重,况西北地势高亢,旱灾时见,不有水利,农于何赖?……本校特设水利组,培育专才,良有以也。”可以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教育从开创之初,就秉承“水利为农业服务”的理念,坚持致力于高级水利人才的培养,为西部地区水利事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水建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李仪祉先生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农专水利组的创办规划是李仪祉亲自起草拟写的。在其“缘起”或曰“沿革”一节,先生既卓识于水利与农业的密切关系,提出农业水利学科专业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又远见于培养水利专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尽管后来西农水利专业名称因时代变迁而数易其名,其内容有所增加,内涵有所发展,但学程主旨、培养目标和方法依然遵从着李仪祉开创农专水利组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1934年农专水利组成立之后,李仪祉出任水利组主任并亲执教鞭。在此期间,他兼职很多,工作十分繁忙,且体弱多病,但仍亲自主持水利组工作,聘请教师,严格拟定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主讲农田水利学和制图学等课程。

※结语

李仪祉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水利事业。他学贯中西科学知识,精通水利工程技术,他在陕主持新修的水利工程,以及在津创建的水工试验所等伟业,为我国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潜心研究科学治黄理论,并身体力行科学治黄实践,为保障黄河在新中国成立后长久的安澜少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提出的水土保持理论方法和措施,至今为后来人遵从实践并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他开创的水利教育事业,为我国培育了数以千万计的水利科技人才,成为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

李仪祉先生爱国爱民,崇尚科学,德高学泰,业精功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赤子之心和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以及他所挚爱的水利科技和水利事业。(12月25日 西农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