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小玲校友

  • 发布日期: 2021-06-03

6月2日,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西主场活动在南昌举行。会上授予包括我校校友王小玲在内的10 名同志2021 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王小玲,我校林木遗传育种2006届硕士、森林培育2011年博士毕业校友,现任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猕猴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江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入选江西省首批培养类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双千计划”、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荣获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和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工作15年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在科研一线,主要从事园艺植物高值利用研究。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项目、973计划,省重大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以上项目30余项,在园艺植物引种栽培、抗性育种、创新利用和示范推广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2项,其他省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羽扇豆引种筛选与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羽扇豆成果转化及应用”获2018年“儒乐杯”江西省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授权国家专利10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审定省级林木良种3种,出版专著2部,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始于理想,成于坚持

王小玲出生于陕西白水县,因为深信只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实现远大的志向。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后,满怀理想之心,毅然离开了生养自己20余年的西北黄土地,来到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江西红土地,在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一干就是15年。

上班的第一天,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单位的全貌,就被派往高安科研基地,就这样她从陕西的一个偏远农村再次进入到江西的偏远农村。在此后的5年,每周一她们都要从南昌繁华的都市赶到高安荒郊狗叫的实验基地,基地没有先进的实验条件,生活配套设施都很匮乏,有的只是百亩围墙之内的实验种苗和五六个对事业充满美好向往的兄弟姐妹,虽苦犹乐!

然而,学以致用,用需专才。工作期间她发现在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时自己的专业知识明显不足,仍需继续深造,于是2008年至2011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放弃了沿海发达地区高薪人才引进等诸多诱惑,毅然回到培养自己的江西省科学院,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研究工作。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靠着她的勤奋和努力,靠着心中的理想和坚持,2018年晋升为研究员,并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2017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九);2018年“儒乐杯”江西省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王小玲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女科学家的梦想来到江西省科学院,从正式踏入院门的那一刻起,便认定要在这里成就自己的志向,选对研究方向,以十年作为计算单位,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因此,自2006年开始,她带领团队从美国引进羽扇豆以来,围绕羽扇豆引种筛选、花色纯化、促成栽培、优质种苗供应、抗逆生理、露地栽培、商品花培育、园林景观创新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解决了羽扇豆花期短、越夏难、产量低、花色不纯等关键技术问题,不仅为羽扇豆在我国推广种植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而且实现了羽扇豆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江西、陕西、云南等7省16个县市的农业生态园、旅游景区、公园、道路、现代都市小区等地布置了新、奇、特、异的羽扇豆景观,并打造了以感恩伟大母亲为主题的大型花海和母爱花街景观,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记得2018年4月2日奖励项目答辩的那天晚上,当她得知自己主持的羽扇豆项目专家会评为二等奖的时候,虽然没有兴奋的泪流满面,但也是激动不已。高兴过后,走到自家阳台上,仰望夜空,清风明月,自言自语说:“我的努力和成果终于获得了认可,我还能放弃吗?”正是靠着她倔强的不服输的性格,靠着她心中的梦想和坚守,面对做科研的寂寞与困难,一次一次想放弃,一次一次又鼓励自己坚持下来,才促使我国羽扇豆研究在国际上占领了一席地位。

然而,鲜花和荣誉总是那么耀眼,而这一路相伴的艰辛,只有她和她的团队最清楚。一件件专利一身身汗,一篇篇文章千行泪,这些都是追求梦想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没有人在乎你的过程,只有人关注你的结果!正如习主席会见探月工程科研代表时讲:“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坚守寂寞,担当作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科技创新的路上永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科研就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寂寞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2011年王小玲博士毕业后,在原有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结合江西果树栽培现状,围绕提高果实品质,一是开展果园生态栽培研究,提高果实采前品质;二是开展果实采后利用研究,提高果实采后品质。为了先进成果的示范推广,她带领的团队不得不做着别人干不了和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为了获取精准的科研数据和成果,很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自己动手,示范地的农民都不解地对她们说:“这些农活我们都不做了,你们这些博士还做?”

因为对园艺植物的热爱和对农民科技扶贫无法割舍的情感,2015年江西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启动至今,王小玲作为省科学院猕猴桃科技特派团的骨干成员,利用工作之余绝大部分周六周日的宝贵时间,一边带着读小学的女儿在农民果园、田间地头辅导作业,一边实地为果园农户现场指导,指导农户如何进行优质高效的现代化果园管理,并为对接企业、农场主提供种植技术、宣传策划、项目申报等无偿服务。同时,结合羽扇豆本身的优势,提出“猕猴桃果园生态栽培模式”,形成“1+2+3”科技入户推广模式,打造数字经济猕猴桃产业体系,成功注册了“博士猕猴桃”品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花果飘香”。

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技术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以技术扶贫为核心、人才扶贫为手段、产业扶贫为目标,一是王小玲带领团队为奉新猕猴桃产业提供生态综合高效栽培模式开堂讲课,每年实地指导不低于20次,累计服务果农人数达到1500人次,服务果园面积80000余亩;二是累计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学术研讨和技术培训10次以上,利用自己专业学术资源邀请国内猕猴桃著名专家成功在奉新举办了“江西猕猴桃产业科技驱动与品牌发展研讨会”,在南昌举办了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点资助的“猕猴桃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品牌运营”高级研修班项目,培训我省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以及我省猕猴桃种植大户200余人;三是帮助奉新县科技局与江西省科学院合作,获批“江西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块金子招牌落地奉新。因为科技服务成效显著,荣获了宜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和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被聘任为江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因为在全国猕猴桃研究方面的造诣,被聘任为“猕猴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2020年4月27日,江西省委刘奇书记亲临奉新猕猴桃基地指导复工复产,对省科学院特派团的科技扶贫技术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不忘初心,感恩培养

常怀感恩之心,不忘敬畏之情。王小玲常常说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赶上了激情澎湃的新时代。光阴如梭,她又常常感叹自己从一个青春靓丽的女研究生,满头秀发,在进入不惑之年时,却已是白发斑斑。无论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洒过多少汗水、流过多少眼泪,记不得多少个国庆节假日在实验室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技术报告,记不得多少个周六周日在农村的实验基地和农民兄弟一起挥洒汗水,亲历天灾的无奈和收获的喜悦。这些都是自己追求梦想过程的经历。只有不忘初心,感恩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感恩自己院所领导的关心厚爱、感谢同事朋友协作支持,同时,时刻不忘敬畏法度,敬畏科学规律。今日的省科学院人文厚重,蓄势待发,作为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的一员,自当奋勇争先,以新时代省科学院人的精神风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