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治学 德高望重——记杰出的树木学专家牛春山教授

  • 发布日期: 2007-04-19

 

牛春山,树木学家,林业教育家。1904年生于山东省崂山县。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34年任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森林科教员兼主任。1944年任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技正,天水西北公路局专员(管公路水土保持),兰州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主任、教授。1950年院系调整,转入西北农学院,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历任陕西省第三、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第二、四届理事,陕西省林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届名誉理事长等职。

牛春山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很受人崇敬的学者、长者。在他的学生中,尽管有的已年逾花甲,有的已是著名教授,但都恭敬地称牛春山为“牛老”。

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长期从事树木学教学和树木的分类、地理分布及其生态习性的研究。先后讲授过《树木学》、《森林地理学》等课程。从1936年开始,他编撰成《陕西树木志》,后经多次补充修订,遂成百万字的宏篇巨著。这部著作使陕西树木研究中长期含混不清的一些名称、种类等问题得以澄清,是陕西最早的树木专著,又是陕西林业方面的基础科学著作。该书编入包括陕西全省、尤其是秦岭主脉及巴山北麓95%以上的乔灌木993141238种(包括变种),对指导林业生产有重要意义。为了教学、生产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他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撰写了约50万字的《中国森林地理学》理论专著。

为了充实教学内容,早在解放前后,他就经常带领学生上山采集标本,甚至不顾国民党军队在山麓埋设地雷的危险,依然带头爬山。在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他仍一访巴山,三登太白,从而首次弄清并划分了太白山森林垂直分布带,为研究太白山的森林生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于他多次登山采集,山人对他颇为熟识。为此他将自己采集活动形象地写成诗歌:“一生足迹遍秦岭,多次采集南山中。爬山越岭钻丛林,山人皆呼“太白通”。多年来,他一共采集标本约400020000余份,西北林学院的树木标本室就是他亲自创立起来的。

牛春山治学十分严谨,做学问一贯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不无知妄说,人云亦云。他主持编写《陕西杨树》一书时,为了弄清15A杨树的来龙去脉,携同有关人员,到全国很多地方实地考察,广泛搜集资料,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可还是没有弄清楚。这时有人主张下结论。牛春山不以为然。他说,我们搞不清就把问题写出来,让别人继续去研究,我们绝不可无知妄说。后来,当有的论著在根据很不充足的情况下给15A杨树断然下定义,有的同志埋怨牛老没有捷足先登时,牛老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应当持之有据。他的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他主编的《陕西树木志》一书中有充分体现。该书中引用的所有种类,均有1-数号标本为依据,且标本全是他和同志们多年亲自采集的,而标本的名称也是多年经有关专家鉴定和他们自己研究的结果。

作为长者,他总是鼓励后学,诲人不倦。这首先体现在他那简明扼要、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之中。《树木学》本来就干巴难讲,学生不爱听,但牛春山却常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说明某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他讲栓皮栎时,为了说明栓皮栎上方需要光照,侧方则需遮荫的生物学特性,便打了个比方说,它象冬天的人穿着皮袄露着头。几十年过去了,学生对牛老师的生动讲课仍记忆犹新。

他教育学生不仅重视启发诱导,而且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1965年,他的一个研究生不小心打破了显微阅读器上的反射镜片,他没有立即批评,过了一星期,他才把这位研究生叫到跟前说:“你打破了镜片,我当时没叫你,知道你的心情也不好,批评了你,作用也不一定大,今天叫你来,让你知道这是你的责任,以后做事要小心”。20多年后,这位学生回忆起这件事时,深有感触地说:牛老不但教学生怎样做事,重要的还是教你怎样做人。

牛春山这位在中国的林业科学园地上,已辛勤耕耘58个春秋,既有遍地桃李,又有宏篇著述,是为陕西和全国的林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永远为师生和林业科技工作者所怀念。

 

(周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