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赵师抃先生

  • 发布日期: 2014-10-27

纪念赵师抃先生

杨笃 49届农经系毕业生

  赵师抃先生是我的表兄。在半个多世纪的亲密往来中,由情同手足的亲属而成为知心的朋友和同志,继而成为我尊敬的师长。欣逢90诞辰之际,回忆其少年矢志、中年成业、老年建功及其为人处事的崇高风范,油然而生仰之弥高之感 赵师抃先生从事林业及林业教育、科研50余年,曾肩负了多项行政管理职务。行政事务、教学进程、政治运动、外出调研、讲授课程,万种苦辛,难以言尽。但他却能站在林业教育和科研的前沿阵地,高瞻远瞩,投身筹建“西北农学院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和“西北林学院”,为西北林业教育立下了千秋大业。

  20世纪30年代,西北农专创建时,先哲们洞悉林业对“建设西北”的重要性,加强了林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扩大了试验林场的建设。当时学校所属农林试验总场中林场面积近1800亩,约相当于其他农、园、牧三场面积之总和。此外,林场眉县分场和咸阳分场竟有土地9585亩之多。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林场只在渭河北岸和渭惠渠南岸有土地数百亩而已。西北农学院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的创办和建设,扭转了教学试验林场土地急剧萎缩的颓势,为林业教育、科研以及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数次去过火地塘林场,曾目睹赵先生住在林场,筹建林场管理框架,设立气象观测站、土壤分析室等教学试验设施,工作忙碌而细致。1966年早春,我带领260余名青年教师和同学参加石泉县社教运动,途经火地塘,停车到林场。其时乍暖还寒,我还穿着棉衣,赵师抃以知命之年,穿着单薄,手持工具,谈的仍是林场建设和教学实习诸事。我只说:“苦心经营,颇具规模。”他送我上车,依依而别。在车上,不知什么原因,我却有一种异样的悲壮感觉。果然,我们再见竟然是两年以后的“牛棚”里。

  西北林学院的成立,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坎坷曲折,经“两起两落”之后才得以面世。约在1956年,林学院(当时叫西安林学院)在西安建院第一次起步。两年间,在西安南郊选好院址,征购土地,正要大兴土木动工建设之时,国家决定,一律停办新办大学。西林以“体谅时艰”遵令停办。所选院址及已征购的数百亩土地,由西北工业大学接收建校。

  先生殚精竭虑,费尽辛劳,在中央、省、县及西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林学系师生共同努力,终于建成西北林学院。古稀之年以此自慰而离休了。

  赵先生的为师之道,重在尊师敬师。20世纪50年代,赵师抃任林学系副主任,牛春山教授为系主任,康迪院长以牛先生年事已高,拟免去其系主任职务,由赵先生接任,征求他的意见。赵师抃以牛先生是他的老师,又是一位资深老教授,不同意免去牛先生的系主任职务。因此,赵师抃由1951年担任系秘书、系副主任直到1979年西北林学院的成立,全面主持了林学系的教学科研工作,全部承担了牛先生的系务辛劳,重大问题都去请示汇报。牛先生退休以后,仍关怀备至,遇有不顺之事,尽力周全,直至寿终。

  赵师抃以宋代著名的铁面御史赵师抃为师,取为“师抃”。以师抃的刚直不阿为范,取字“伯直”。他秉性刚直,是非分明,从善如流,疾恶如仇。从不唯唯诺诺,放弃原则。他恬淡为人,清白自守,却能冷眼静观大千世界,评儒议道,理论成败得失。然而,他又是一位柔情似水的性情中人,在生活中的各种精彩却让人肃然起敬。他以父辈的爱心面向学生,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他爱护学生如子女,在他暮年,以慈祥的谆谆教导,感动了一位女同学,常去他家请教问安,每次见面他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日渐亲为一家,互称“爷爷”、“孙女”。有时住家备课应考,有空就来家帮助料理家务。

  先生重情义,善与人交,常急人之难,救人之危,以侠骨柔肠深得众友敬爱。李含章先生与赵师抃先生是林学系同班同学,并住同一宿舍,交谊甚厚。建国后在省林业厅任职,退休后回宝鸡县天王村养老。一次,李含章来西林看望老同学,先生热情接待。共餐后,先生拿出150元给李含章,李含章感动地说:“我是因老伴患病,家里困难,来向你求援的。我还没说出口,你怎么就知道了?再说,有50元就够了,你给的太多了!”先生说:“农村生活困难,用钱的地方多,你拿上吧。”含章先生收下钱,感慨地说:“向亲戚借贷,没有借到一分钱;向师抃还未开口就给我这么多钱,人和人就这么不同!”张文集先生与赵先生为中学同学,张文集高于先生两届。两人相识,成为密友。60多年来往不断。张文集原是西安市水利局高工,“文革”中受迫害被遣送宝鸡原籍。面临重重危难之际,他到西农向赵先生求救。先生倾其所有,凑足人民币300元及粮票300斤给他救急,这当时是赵师抃两月的工资和全家两月的口粮。到了春节,又派女儿晓明赴张文集西安家中送粮送物。

  “上善如水”是老子学说的重要思想,以水性比喻上清有道之人,善人居处如水,顺乎自然;心胸如水,沉静深远;待人如水,润泽万物;言语如水,堵止开流;从政如水,净化污秽;行动如水,顺应天时。先生知老子学说而不迷信,就像他读四书五经而不拘泥一样,在他身上表现出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散发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

  学高为师,德高为表。先生树德、树功、树人、树木,足矣!

                                             写于200651

  杨笃,男,1923年出生,陕西凤翔人,1949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经系,后留校工作,曾任农经系党总支书记、院党委办公室主任。1976年调任西安基础大学(今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1984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