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科:为专利事业发展鼓与呼

  • 发布日期: 2021-03-19

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一天: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那时,我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上三年级,作为校报记者,自己当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新闻,但没想到日后能与专利结缘,见证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进程。更没有想到自己也能迷上专利,从摇旗呐喊到积极参与专利事业,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有人说专利就是“专门的利润”,让我下决心坚持做专利科普工作

一年后,自己幸运地被选调到人民日报从事科技新闻报道。1988年开始从老同志那里接手专利报道工作。在一次采访中,听一位专利局领导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地方干部在讲话中说,所谓专利,就是“专门的利润”。这个故事被当做笑话在圈内传了一阵子。作为党报记者,深感全民专利意识低下,于是自己暗下决心,努力做好专利报道工作,提高全民专利意识。

然而,专利不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专业性也很强,报道难度比其他科技新闻还大。为此,自己在采访中虚心向专家请教,与发明家交朋友,凡是有关专利的采访尽量优先安排,在采访中获得的资料拿回来后反复学习研究,积累知识。22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等显要位置发表各类稿件300多篇,撰写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打击侵权,绝不手软》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目前已连续获得5届中国专利好新闻奖,是为数不多的收齐5届中国专利好新闻奖的记者。

2、积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成立

1997年12月,在采访一次专家研讨会时,听到一位专家说应该将专利、版权、商标三个部门合并的,不由眼前一亮。当场抓紧对与会专家进行采访,随后写成一个内参,大胆提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部或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的专家建议,得到中央领导批示。200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部委被撤销、所有部委人数减半的大背景下,在原中国专利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成立了具有行政职能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些领导说,这篇内参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天,当我再次捧起已经发黄的这份内参阅读时,不禁百感交集。

受这个内参的启示,自己在日常采访中注意观察,选取重大专利事件深入调研,采写了一批有关专利方面的内参,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带人的批示,对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3、策划拍摄我国第一部农业专利专题片《现代农业与专利》

由于工作关系,自己除了从事专利新闻报道,还从事农业科技报道。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农业专利工作相对滞后,许多科技工作者专利意识淡漠,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专利技术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急需加强。于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建议,和农业部合作拍摄《现代农业与专利》专题片,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农业部领导的热情肯定和大力支持,自己因此被聘为策划人和撰稿人,全程参与了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从2001年到2003年的3年时间里,自己将平时采访积累的大量素材和有关新闻线索无偿贡献出来,先后10余次带领摄制组采访发明人和农业科学家。

这部《现代农业与专利》专题片拍摄完成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许多观众纷纷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部和中央电视台来电、来信,称赞片子拍得很好,并咨询其中的许多专利技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还将专题片制作成光盘,作为科技下乡的资料广泛散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2003年农业部组织的农业科技年报道中,自己又积极策划,发动中央主要媒体将这个专题片的社会反响进行追踪报道,再次扩大了社会影响。得到农业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的好评。

4、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中国知识产权形象

2005年7月到8月,我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派往日本学习知识产权保护,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出发前准备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功课,尤其是英语。

到了这个只有16人的学习班上,我们来自中国的三名学员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还主动与日本、印度、越南、老挝等国的学员交流,回答他们关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澄清了他们许多错误认识。我还把自己携带的胶卷送给印度学员,他十分高兴。回到印度还发来电子邮件,详细叙述了他遇台风经香港转机的惊险经历。

不料一位来自东南亚的学员仗着自己有英国留学背景,英语特别好的优势,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挑战中国学员,指责中国学员英语不好,也没法同他们交流,甚至质问授课的日本教师,中国学员是怎么选到这个学习班的,气焰十分嚣张。日本教师回答说,这个问题与课堂无关。相信能到这里来学习的各国学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

尽管我们听后十分气愤,但还是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强压怒火,没有直接与这位学员正面冲突。我们三人商定,用良好的学习成绩回敬这位趾高气扬的学员。在随后的学习中,我向教师提出了一个有关作物种质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教师虽然没有当场回答上来,还是在课下花费时间找到了相关资料,给我单独作了讲解。中国学员对知识产权研究的深入程度和提问水平赢得绝大部分学员的赞誉。

在毕业典礼上,要求每个学员用15分钟时间演讲自己的学习收获。我们三个中国学员准备充分,演讲赢得热烈掌声。我在演讲中说,不仅要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报道中,还要用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应邀为中国农业大学开设农业新闻课程),向学生们传授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得到大家肯定和赞许。当轮那位东南亚学员演讲时,我们三位中国学员不约而同站立起来,走出会场去上厕所,没想到还有另一位学员也一起出来上厕所。我们三人会心一笑,怎么没商量都想到一起了。16人的小班一下走了4个人,会场显得有些空荡。那位自认为英语得了的东南亚学员演讲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在晚上举办的自助晚宴上,几位日本教师称赞说,你们三人很团结,你们以前一定很熟悉吧。他不可能知道,出发之前,我们相互之间都不认识。

这次赴日学习,最难忘的就是我们团结一致,认真学习,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中国知识产权形象。

5、专利杂文入选中考语文试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民行动和参与。专利几乎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关系,人人也都可以参与专利的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才能完成的高深莫测的研究。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自己还瞄准普通公众普及专利知识,撰写了《创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等一大批言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内蒙古工人发明家王俊斗看到这篇言论的兴奋不已,多次发短信说,这篇文章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

言论《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等上百家网站转载。随后又被选作浙江省嘉兴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共计13分。

22年来,自己见证、报道了中国专利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采访了数以千计的专利发明人和专利工作者,也深切的感受到,专利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也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历史性贡献。

作者:蒋建科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高级记者

来源:2010年10月11日 人民网